理性和感性

上一次我论述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读者的关系,以及我们是怎样阅读的。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发现能够进一步推导出什么结论。

当我们在阅读时,我们实际上是在从材料中获取信息,获取之后对信息进行解读。在对信息进行解读的过程中,需要额外的,我们的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的帮助。最基本的,就是语言,它帮助我们对于书面文字进行转换。更高层次的是我们对于周围的世界的认识,我们需要把这些与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比对,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。对这些进行定量的分析可以使我们用全新的角度审视各种概念。

「理性」和「感性」是两个相对的概念。它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?当我们阅读小说时,常常对其中的人物感同身受。这是我们把自身代入到小说的故事中,想象自己身处某个位置所得出的结果。这基于我们既有的对自身的认知。此时,我们常常会更好地感受到书中人物的情感。但事实上,严格来说我们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情感,所以这完全依靠我们自身带有的信息。我们常常说这是「感性」的。可以看出,理性和感性是我们在获取信息时,对自身原有信息的使用情况的描述。如果我们阅读的是一本数学教科书,那么事情就会完全不同。显然,数学教科书中没有很明确的人物形象,也没有故事情节。这阻止了我们利用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解读。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:我们对数学教科书进行解读转换出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。如果说要找出我们利用了什么,那大概是一些最基本的逻辑,其中有很多是我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。所以,我认为「理性」表达的意思就是对自身原有信息利用程度较低,而「感性」则正好相反。当然,我们不可能绝对地不利用自身的信息,所以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并且是可以定量分析的。

除此之外还想多说一点:「理性」和「感性」刚好对应着另外一对概念:「理」和「文」。我们常常把学科大致分为文科和理科,依照的基本就是它们对自身原有信息的要求。但是,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理科或绝对的文科。它们都需要对我们自身的、具体的经验进行概括,抽象成对接受者自身原有信息要求很低的信息。科学的一个基本特性,就是它作为一段信息,对于人们的意义都是高度相似的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出自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,因而是形象的和有实际意义的。人们对有些学科属于文科还是理科一直无法达成共识,例如哲学和心理学,就是因为它们同时具有很强的「理性」和「感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