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小说

最近刷新了对小说的认知。

之前不喜欢,甚至鄙视小说,是觉得它连篇累牍,信息密度小。篇幅长,可主旨就几句话,看起来总不如议论文之类的舒服。可事实上小说的信息量并不一定比论述文小,这种错误的认知是源于对小说底层逻辑的不理解。

世界上有两种问题:一种是越研究越觉得它简单、连贯的,另一种是越研究,越显出其复杂的。而这两种问题有时候还能围绕着同一件事物:我们目前对气体分子运动的研究已经很详细了,也已总结出描述这些现象的很准确的定律。这就是越研究越简单的问题。但是我们现在仍然无法准确地预计天气,因为气体分子数量实在太多了。即使初始条件稍微有那么一丝偏差,最后的结果都会截然不同。这就是越研究越复杂的问题。

小说实际上就是对后者的研究。例如,对于「祥林嫂死了」这个事实我们会问:她为什么死了?她怎么死的?对这样的问题的一个回答是:因为封建社会对她的迫害,以及人们的冷漠无情。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思路:是因为她无依无靠、走投无路。那么为什么她处于这种境地呢?是因为她改嫁了,李四老爷忌惮她。那么为什么她改嫁了?……继续问下去,我们会得到这部小说的倒序的情节。那么,前一个回答比后一个回答好吗?恐怕不是。

小说正是这样:它是对于这个世界复杂性的承认。它的底层逻辑是:对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的还原比匆忙地给这件事定性、下结论有更大的价值。因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本就是复杂的、由无数的因果交织构成的。

所以,下次想要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不耐烦地搜寻「主旨」时,请先等一等吧。把一件事捏成想要的形状,然后将它放在论点的后面充当论据,并不是小说的目的。恰好相反,小说认为对于一件具体的事情的追问,对于事实的探寻,本身就是「主旨」所在。


关于小说,最近还看到不少有趣的说法。陈列如下:

Q:小说都是人编造出来的故事,那么既然如此,我为何不看真实的历史、纪录片之类的?为什么要看一个主观的、被精心编造出来的东西?

A:有关于小说的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:小说总是从某种角度追求贴近作者对于「真实」的那种认知,但是最「真实」的现实却丝毫不理会我们是怎么理解它的!一个新奇的剧情被用得多了就会变得老套,而现实却时刻让我们感到「魔幻」。所以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小说不追求跟现实100%一致,而是反映我们对于真实的认知。我们大可不必要求绝对的客观。毕竟,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现实,都只呈现了现实的一部分。